我院举办“跨文化对话的和平理念和南京行动”专题讲座

发布者:刘海松发布时间:2023-11-01浏览次数:74

为加深我院学生对和平学的理解,培养我院学生的和平理念与和平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3年10月31日下午,我院邀请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英国与英联邦国家研究所所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主持人刘成教授与德国费西塔大学教授、联合国和平学发起人埃贡·施皮格尔(Egon Spiegel)教授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跨文化对话的和平理念和南京行动”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叶璐老师主持,我院历史学(师范)专业师生参加了讲座。

埃贡·施皮格尔(Egon Spiegel)教授以“自我—多样—互动—融合”四层交往模式为依托展开讲述,从文化、民族等方面举例介绍人类交往模式由自我走向融合。他指出过去我们更关注的是人类差异性,而当下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亟待重视的是文化的共同性,从理解到联结,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通向和平之路。埃贡·施皮格尔教授展示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丰富可能,一味地关注差异性而忽略共同性往往是冲突产生的重要原因,面对同样的事情,调整思维方式往往会让我们得出不同的结论。

刘成教授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世界儿童建设和平与非暴力文化国际十年(2001—2010)”规划向我们介绍和平学的提出背景,通过区分“和平文化”与“非暴力”二者名词差别向我们解释和平学核心概念为非暴力,以及和平文化只能与非暴力相连接的研究内容。他以生活教育为例,指出教育本身为非暴力的过程,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平的文化和非暴力的途径不可分割。刘成教授还向我们展示了他在南京幼儿园及中小学开展的一系列和平教育活动,与此同时,他指出同学们是未来和平建设者,勉励同学们在今后教学过程中传递和平观念,朝和平教育方向迈进。

两位教授还系统地阐述了“暴力三角”,即人际暴力、文化暴力和结构暴力。其中,人际暴力是直接的,能看得见的暴力,刘成教授将其比作“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海平面下的才是暴力形成的源泉——文化暴力与结构暴力,他认为我们应该同等地看待这几种暴力,缺一不可。和平存在着“消极和平”与“积极和平”两种形式,教授们指出前者是建立在恐惧之上的,而积极和平则是建立在信任之上,这不仅仅是指没有战争、消减核武器,还意味着和平工作在社会结构和文化层面上的深入。

在本次讲座中,埃贡·施皮格尔(Egon Spiegel)和刘成两位教授通过全面而深入的点评,为我院历史学(师范)专业学生如何发展和践行和平教育提出重要指引,也为我院其他专业部分学生以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讲座的最后,丰华琴老师对两位教授的讲座分享表示感谢,她希望作为未来教育工作者的同学们能够认真思考如何在学生和社会中普及和平教育,传递和平观念,学院也将为和平教育的开展提供持续指导和帮助,为新时代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更好服务。

                                        

讲座现场


参加讲座师生合影

                                                       

撰稿:白雨昕、王盈苏


Baidu
sogou